抱着包材料,李兰(化名)见人就嘀咕着自己的遭遇,“我女儿死得惨啊!还我一个公道啊!”
手提黑色公文包,西装里的衬衣袖口恰到好处地长出一截,梁伟语速不快不慢:“对我们律师来说,时间意味着什么,你懂的!”他话音一转,“希望可以尽快搞定!”
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李兰和代理律师梁伟,一前一后,来到了诉讼服务中心。
“您去信访接待区,您去法官联络区。”接待他们的导诉员微笑着分别给李兰和梁伟指了“方向”。这是《法制日报》记者近日对天津多家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实地探访中看到的一幕。
见法官,容易了
李兰的女儿被他人过失伤害致死,50多岁的她,一下子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
接待李兰的是殷元庆和刘海东。殷元庆是天津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庭长,恰巧这天到二中院“下访”。刘海东是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庭长。
见到两位法官,李兰有点激动。“凶手一命偿一命!不然干脆我打死凶手,你判我10年!”李兰瞪着眼睛说,只判了凶手不到10年,女儿死不瞑目!
殷元庆给她倒水,劝导她坐下来慢慢说话。“对你的遭遇,我们十分同情和理解。把人打死,法律也是区别对待的,有故意伤害致死还有过失伤害致死……”
经过一番解释,法官答应回去后详细审核案件的情况,并尽快答复。李兰的心似乎也舒坦了些,留下电话号,走了。
而此时,梁伟还在和民庭的法官讨论案件。一位诉讼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解释,法官联络处专门负责为当事人和法官联系会见的预约、安排接待的时间和地点。梁伟是提前预约好和民庭法官见面的。
因为法官需要开庭审案、出差,过去约见法官,一直让当事人很头疼,“现在不用没头绪就往法院瞎跑了。”梁伟对整个过程很满意。
当事人,感动了
记者来到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该中心主任田春燕正在整理近3年来她接待的案子。这当中有一起案子对她触动不小。
26岁的小楠(化名)因肇事司机酒后驾车被撞成瘫痪,一审法院判决司机承担赔偿责任,但被告提起了上诉。二审需要一个过程,医药费无着落又承担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小楠曾两次自杀。
无奈,小楠的父亲只能推着轮椅上的她,来到了一中院。一进诉讼服务中心大门,小楠的父亲情绪突然激动起来,哭着喊着说,法院要是不管,全家就是死路一条。
诉讼服务中心的法官倒上热水,慢慢劝导他们平静下来。法官查询后发现,该案卷宗尚未移送,二审还没有立案。按规定,一中院尚不能管。
“随后,我们对小楠一家进行诉讼指导,请他们马上到一审法院向承办法官说明情况,要求口头答辩以缩短答辩期,并请承办法官抓紧时间转卷。”田春燕回忆。
诉讼服务中心也与立案、审判等部门进行沟通,立案庭在第一时间完成立案排期,承办法官立即进行庭前准备,同时做通当事人工作。案件在10日内即告审结,创下了一中院高效审结案件的纪录。
不到万不得已,老百姓不愿意到法院打官司。走进法院大门,哪个百姓不是心怀忐忑?田春燕说她很能理解当事人的心情,而诉讼服务中心,就是要通过诉讼指南、风险告知等形式,加强了诉讼指导,引导当事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变被动型服务为能动型服务。
上访者,变少了
有人说,解决信访问题是“天下第一难事”。“这么说一点都不过分。”田春燕赞同地说,“而诉讼服务中心,可以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申诉难’、‘诉讼难’问题。”
在诉讼机制上,当事人与法官之间缺乏正当的沟通渠道,法院内部分工日趋细化、职责分散且相互交叉,常常因为推诿扯皮加大诉讼成本,增加当事人的负担,引发涉诉信访。
诉讼服务中心的设立,进一步理顺了信访处理机制,通过及时周到的诉讼服务,降低当事人的诉讼心理预期,增强了信访接待的针对性和说服力,使许多信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但也有人对诉讼服务中心发出质疑:法官为当事人端茶倒水是否有损司法权威?
对此,殷元庆回应说,过度强调司法中立,单纯追求诉讼的技巧,使一些本应通过能动司法加以解决的矛盾尖锐化、复杂化。诉讼服务中心,就是搭建一个方便群众参与诉讼的司法平台,可以实现司法严肃性与司法便民性的有机衔接。
数据显示:2011年,天津法院涉诉信访总量同比上年同期下降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