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下列各项中,符合企业所得税有关坏账处理条件的有( )。
A、逾期2年以上仍未收回的应收账款
B、逾期3年以上仍未收回的应收账款
C、债务人依法被宣告失踪,其财产确实不足以清偿的应收账款
D、债务人遭受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以其财产确实无法清偿的应收账款
× 正确答案:BCD
解析:企业所得税有关坏账处理的条件有6个,其中逾期时间应为3年以上仍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故选B、C、D。
6、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下列主体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
A、国有企业
B、外商投资企业
C、合伙企业
D、律师事务所
× 正确答案:AD
解析:在中国境内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和其他组织一般都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但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缴纳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缴纳个人所得税,都不是企业所得税纳税人。
2007年9月14日 星期五
会计初级职称考试经济法习题8
www.canet.com.cn 2007-8-6 15:37:13
中国会计网
7、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纳税人在纳税年度内发生的下列支出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不得扣除。( )
A、对某公司投资30万元
B、开发专利的支出40万元
C、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收罚金10万元
D、贿赂某官员支付5万元
× 正确答案:ABCD
解析:向公司的投资属于资本性支出,开发专利的支出属于开发无形资产的支出,贿赂支出属于非法支出。按规定,资本性支出、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税收滞纳金、罚金和罚款、非法支出等支出均不得扣除。
8、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规定,纳税人发生的下列支出中,不得作为工资薪金支出的有( )。
A、雇员向纳税人投资而分配的股息性所得
B、独生子女补贴
C、劳动保护支出
D、纳税人负担的住房公积金
× 正确答案:ABCD
解析:见辅导教材P338。
9、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纳税人取得的下列收入中,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有( )。
A、银行存款利息收入
B、金融债券利息收入
C、国债利息收入
D、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利息收入
× 正确答案:ABD
解析:(1)纲税人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2)纳税人购买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和金融债券所得的利息收入,计入应纳税所得额;(3)外单位欠款付给的利息收入,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10、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规定,在纳税人为其雇员投保的下列费用中,可以在税前按照一定标准予以扣除的有( )。
A、基本养老保险费
B、基本失业保险费
C、基本医疗保险费
D、人寿保险保险费
× 正确答案:ABC
解析:(1)纳税人为全体雇员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基本失业保险费,可以按一定标准在税前扣除;(2)纳税人为其投资者或雇员个人向商业保险机构投保的人寿保险、财产保险,以及在基本保险以外为雇员投保的补充保险,不得在税前扣除定资产。
11、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在下列情形中,税务机关应采取核定征收方式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是( )。
A、纳税人只能准确核算收入总额,但其成本费用支出不能准确核算
B、纳税人只能准确核算成本费用总额,但其收入总额不能准确核算
C、依照税收法律规定可以不设账簿的纳税人
D、账目设置和核算虽符合规定,但未按照规定保存有关账簿、凭证以及纳税资料的
× 正确答案:ACD
解析:见辅导教材P348。
12、根据规定,纳税人的下列事项中,不得提取坏账准备金的有( )。
A、非购销活动的应收债权
B、关联方之间的往来账款
C、购销业务的应收账款
D、非关联方之间的往来账款
× 正确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核点为企业所得税的扣除项目。纳税人发生非购销活动的应收债权及关联方之间的任何往来账款,不得提取坏账准备金。
13、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下列属于固定资产的有( )。
A、使用期限超过半年的厂房
B、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机器
C、使用期限超过2年的汽车
D、使用期限超过3年的工具
× 正确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核点为固定资产的范围。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14、关于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地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的,可以按合同约定的购买日期确定收入的实现
B、建筑、安装、装配工程的提供劳务,持续时间超过1年的,可以按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定收入的实现
C、企业集团分别以核心企业、独立经济核算的其他成员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在所在地缴纳所得税
D、联合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一律汇总缴纳税款后再进行分配
× 正确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核点为企业所得税征收范围。联合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一律先就地缴纳所得税,然后再进行分配。
三、判断题
1、为了补助乡镇企业社会性开支,税法规定,乡镇企业可按应缴税款减征10%。( )
× 正确答案:√
解析:对于乡镇企业的优惠政策。
2、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其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同国家有关税收规定有抵触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纳税,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例外。( )
× 正确答案:×
解析: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其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同国家有关税收规定有抵触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纳税。
3、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款,准予在汇总纳税时,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而扣除不得超过其境外所得,依照《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计算的应纳税额。( )
× 正确答案:√
解析: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款,准予在汇总纳税时,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而扣除不得超过其境外所得,依照《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计算的应纳税额。
4、某酒厂2001年粮食类白酒的销售收入为5000万元,支付某电视台白酒广告费2000万元,该企业的广告费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 )
× 正确答案:√
解析:粮食类白酒的广告费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
5、大华公司2003年经税务机关核实亏损30万元,2004年度该公司利润总额为250万元,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则该公司2004年应纳所得税额为72.6万元。( )
× 正确答案:√
解析:企业如果上一年度亏损,可用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予以弥补,因此该公司2004年应纳所得税=(250-30)×33%=72.6(万元)。
6、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月份或者季度终了后15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5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
× 正确答案:×
解析:应当在年度终了后四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7、企业按国家规定实行工资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其所支付的工资总额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可以据实扣除。( )
× 正确答案:√
解析: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其在纳税年度内实际支付的工资可以全部扣除。
8、纳税人发生的坏账损失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原则上按实际发生数扣除,也可提取坏账准备金,但纳税人非购销活动发生的债权及与关联方之间的任何往来账款,不得提取坏账准备金。( )
× 正确答案:√
解析:《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相关规章作出了这样的规定。
9、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自制、自建的固定资产,在竣工使用时按照实际发生的成本计价。( )
× 正确答案:√
解析:这是《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固定资产计价标准的一种。
10、纳税的固定资产,应当从使用的当月开始提取折旧,从停止使用的当月停止提取折旧。()
× 正确答案:×
解析:纳税人的固定资产应当从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开始提取折旧,从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提取折旧。
11、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为购置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在固定资产交坟使用前发生的借款费用,不可在发生当期扣除。( )
× 正确答案:√
解析:本题考核点为企业所得税扣除项目。纳税人为购置、建造和生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而发生的借款:①在资产购建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该资产的成本,不得扣除;②在资产交付使用后发生的借款费用,可以在发生当期扣除。
12、对于资本性支出,不允许一次性从纳税人的收入总额中扣除。( )
× 正确答案:√
解析:本题考核点为资产的税务处理。对于资本性支出、无形资产受让、开发费用和开办费用,不允许一次性作为成本、费用从纳税人的收入总额中扣除,而只能采取分次计提折旧或分次摊销的方式予以列支。
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来源于某国的境外所得÷境内、外所得额)=(60+40)×33%×(40÷100)=8.25(万元)
(3)应纳税额=境内、外所得×适用税率-境外所得扣除限额=100×33%-8.25=24.75(万元)
在A国已纳税未抵扣完的14-8.25=5.75(万元),可以在以后的5年内抵扣。
3、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该企业2004年度所得税缴纳情况如下:第一季度所得30万元,第二季度累计所得50万元,第三季度累计所得80万元,第四季度累计所得95万元,该企业年终纳税调整前有以下三项纳税调整项目:(1)2004年5月因为隐瞒了一笔(含税)产品销售收入11.7万元,被处少缴增值税2倍的罚款在税前已被扣除,但隐瞒的收入于当年6月份已入账;(2)支付广告费25万元(当年销售收入为950万元);(3)2004年1月1日向乙单位借款80万元进行固定资产改造项目;该项目于2004年10月31日完工并投入使用,该企业至2004年度前为该借款支付利息共计6.4万元全部计入财务费用中。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计算甲企业各季预缴和年终汇算清缴的企业所得税税额。
正确答案:
(1)第一季度预缴所得税=30×33%=9.9(万元)
第二季度预缴所得税=(50-30)×33%=6.6(万元)
第三季度预缴所得税=(80-50)×33%=9.9(万元)
第四季度预缴所得税=(95-80)×33%=4.95(万元)
一至四季度共预缴企业所得税=9.9+6.6+9.9+4.95=31.35(万元)
(2)年终汇算清缴纳税调整如下:
①税收罚款不得被扣除
调增所得额= ×17%×2=3.4(万元)
②广告费税前扣除额=950×2%=19(万元)
调增所得额=25-19=6(万元)
(注:税法规定,广告赞助支出应参照广告费用的相关规定扣除)
③为建造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借款费用在固定资产竣工前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应计财务费用扣除
调减所得额=6.4×10/12=5.33(万元)
年应纳税所得额=95+3.4+6-5.33=99.07(万元)
全年应纳所得税=99.07×33%=32.69(万元)
年终汇算清缴应补所得税=32.69-31.35=1.34(万元)
4、某公司在2003年依其会计处理办法的规定计算出其会计利润为160万元,并以此为依据向当地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务机关在查对其账簿时发现该企业在计算会计利润时有下列问题:(1)公司当年扣除的工资总额为120万元,但税务机关核定的公司计税工资总额只有110万元;(2)公司当年向银行借款200万元支付利息12万元,向其他企业取得同类同期借款200万元实际支付利息10万元,该公司按银行利息标准扣除了利息12万元;(3)当年国债利息收入30万元,公司将其全部计入利润;(4)按规定开支管理费用10万元;(5)购买小设备支付30万元,公司在计算会计利润时将其扣除。
根据有关规定,计算该公司在2002年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补缴的税款数额。(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正确答案:
(1)应纳税所得额应当以会计利润作为基础进行调整,将计税不应加而在计算会计利润时已经加上的收入扣除掉,将计税时不应减掉而在计算会计利润时已经扣除的支出补加上,将计税时应加或可扣的款项、在计算会计利润时也作了相同处理的款项不作调整。
工资的扣除额需要调整,不应超过计税工资的款项,超过的依计税工资数额扣除;
向银行的借款利息不用调整,向非金融机构的借款利息数额少于按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利息数额的,按实际支付的利息数额扣除;
国债利息收入30万元不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实际支付的其他管理费用可以扣除,不用调整;
购买设备的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不能扣除,应调整加入。因此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调整减少额+调整增加额=160-30+〔(120-110)+(12-10)+30〕=172(万元)
(2)应补缴的税款=应纳税额-已纳税额=172×33%-160×33%=3.96(万元)
5、2004年度,某企业产品销售收入800万元,劳务收入40万元,出租固定资产租金收入5万元,到期国债利息2万元。该企业全年发生的产品销售成本430万元,销售费用80万元,管理费用20万元,财务费用10万元,营业外支出3万元(其中缴纳税收滞纳金1万元),按税法规定缴纳增值税90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4.50万元,教育费附加2.70万元。该企业全年发放的计入当期损益的职工工资总额130万元(税务机关核定该企业当年计税工资总额11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在计算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其他准予扣除项目金额为23万元。已知该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为33%。
要求:(1)计算该企业2004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并列出计算过程。
(2)计算该企业2004年度应纳所得税税额,并列出计算过程。(答案中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第三位小数四舍五入)。
正确答案:
(1)该企业2004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①收入总额=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租金收入+利息收入=800+40+5+2=847(万元)
②准予扣除项目金额=产品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滞纳金)+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全年发放职工工资总额-计税工资总额)+国债利息收入+其他准予扣除项目
=430+80+20+10+(3-1)+4.50+2.70-(130-110)+2+23=554.20(万元)
③该企业2004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847-554.20=292.80(万元)
(2)该企业2004年度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292.80×33%=96.62(万元)
6、某国有企业向税务机关报送上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其中,表中填报的产品销售收入700万元,减降成本、费用、税金后,利润总额为15万元,应纳税所得额也是15万元。税务机关通知该企业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所得税审计,否则税务机关将对其进行查账稽核。该企业便委托某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所得税审计。会计师事务所经查账核实以下几项支出:(1)企业职工总数70人,全年工资总额65万元,已列支,该省规定的计税工资标准为每月人均550元;(2)企业按工资总额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共11.4万元,已列支;(3)企业通过民政部门向受灾地区捐赠2万元,已列支;(4)企业全年发生业务招待费8万元,已列支。请按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对该企业超过准予列支标准的项目,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分项进行调整,然后计算应纳所得税税额(设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
正确答案:
(1)超过计税工资标准的工资=650000-(550×70×12)=650000-462000=188000(元)
(2)通过按计税工资总额提取三项经费=114000-462000×17.5%=33150(元)
(3)超过业务招待费列支标准的部分=80000-7000000×5‰=45000(元)
(4)捐赠款2万元先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5)经上述四项调整后应纳税所得额=188000+33150+45000+20000+150000=436150(元)
(6)准予列支的公益捐赠额=436150×3%=13084.5(元)
(7)经上述五项调整后应纳税所得额=436150-13084.5=423065.5(元)
(8)该企业1996年度应纳企业所得税额=423065.5×33%=139611.6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