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章内容框架和复习提示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其形式有垂直型国际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和混合型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和深化四个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的特点是: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过渡,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产业内部分工逐步增强。社会生产力,自然条件,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资本流动,上层建筑等因素都会影响国际分工的发展。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深刻影响着国际贸易的发展。
一直以来,在国际贸易理论界占据主流地位的是主张自由贸易的传统国际分工理论。传统国际分工理论开始于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后经过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与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比例说”的完善、修正和补充,建立了关于自由贸易的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本章复习提示:重点掌握对“绝对成本说”、“比较优势说”和“要素比例说”的理解。
主要题型是名词解释、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二、本章重点与难点解析
1.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
认为各国在不同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的不同的绝对优势是贸易存在的基础。国际分工应按地域、自然条件及绝对的成本差异进行,即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同时进口那些其贸易伙伴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
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是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为各国在不同产品的生产上的比较优势的不同是贸易存在的基础。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进行商品交换,如此形成的国家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3.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比例说”。
要素比例说提出,各国所生产的同样产品的价格绝对差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而价格的国际绝对差来自于由于各国国内各种商品的成本比例不同所导致的成本的国际绝对差。要素比例说进一步探讨了成本的国际绝对差是由于各国国内的生产诸要素的价格比例不同,而要素价格比例的不同又是由于各国生产要素的供求是不同的。因此,要素比例说认为,一个国家出口的应该是密集使用了本国丰裕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的应是密集使用了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商品;商品贸易一般趋向于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益的国际差别。
三、历年试题
无试题。历届考试没有在这部分出题。
四、同步强化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国际分工
2.绝对成本说
3.比较成本说
4.要素比例说
5.世界市场
6.商品交易所
(二)判断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居于国际分工的主导地位。 ( )
2.发达国家从事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从事农业或矿业产品的生产的国际分工格局是水平型的分工格局。 ( )
3.上层建筑可以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 )
4.当今世界贸易中,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居主导地位,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同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居于次要地位。 ( )
5.古典学派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后由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 ( )
(三)单项选择题
1.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
①自然条件 ②社会生产力 ③劳动规模
2.绝对成本理论是由( )提出的。
①亚当.斯密 ②大卫·李嘉图 ③赫克歇尔和俄林
3.若美国工人每人每年可生产4辆汽车或40蒲式耳小麦,加拿大工人每人每年可生产
2辆汽车或30蒲式耳小麦。若两国进行贸易,根据比较成本说,在生产小麦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应该出口汽车的国家分别是( )。
①美国、加拿大 ②加拿大、美国 ③美国、美国
4.根据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国际贸易应发生在( )。
①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
②要素禀赋相似、需求格局接近的工业国之间
③要素禀赋不同、需求格局相异的工业国家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
5.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认为,各国比较成本的差异来源于( )。
①各国生产条件的差异
②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③各国国内生产诸要素的价格比例的差异
6.根据比较成本说,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即使一国在生产所有物品上都有绝对优势,两国也能从贸易中得到好处
②某些极有才能的人在做每一件事情上都有比较优势
③如果贸易可以使一国获利,那么它就不能使另一国也获利
7.几个发达工业国家共同研制空中客车,进行专业化的协作。这种联合生产,进行专业化的协作,是——国际分工。
①垂直型 ②水平型 ③混合型
(四)多项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主要表现为( )。
①从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过渡
②产业部门间的分工让位于产业内部的分工
③工业制成品生产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居主导地位
④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向以现代化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发展
⑤从有形商品生产和贸易领域向服务领域发展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世界分工中的地位
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
③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④资本输出是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企业内部分工的重要手段
⑤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对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及深度起决定作用
3.下列属于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学说的观点的是( )。
①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一国内部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
③国际分工应按绝对的成本差异进行
④国际分工应按相对的成本差异进行
⑤国际贸易仅能使出口国获得利益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的变化表现为( )。
①发展中国家出口中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②发展中国家出口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③工业制成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超过初级产品
④中间性机械产品的比重提高
⑤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5.关于要素比例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由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俄林提出的
②排除了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③认为每个国家应生产和输出用其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④认为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各国的价格差异
⑤以上皆正确
五、同步强化练习题答案及解析
(一)名词解释
1.答案: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2.答案: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国际分工学说,认为国际分工应按地域、自然条件及绝对的成本差异进行,即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
3.答案:是由大卫·李嘉图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进行商品交换,如此形成的国家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4.答案:要素比例说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该学说认为,各国生产诸要素的不同的供求比例决定了各国生产诸要素的不同的价格比例,因而决定了各国商品不同的成本比例,由此引起了成本的国际绝对差,继而引起了价格的国际绝对差,而价格的国际绝对差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5.答案:是由国际货物、服务和知识产权交易把各国国内市场联系起来的世界范围的交换领域。
6.答案:是指在指定的固定地点、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的方式,由特定的交易人员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专业市场。
(二)判断题
1.答案:√
2.答案:× 发达国家从事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从事农业或矿业产品的生产的国际分工格局是垂直型的分工格局。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
(三)单项选择题
1.② 2.① 3.② 4.③ 5.③ 6.① 7.②
(四)多项选择题
1.①②④⑤ 2.①②③④ 3.①②③ 4.②③④⑤ 5.①②③④⑤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