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考研硕士 >> MPA >> 正文
2015年MPA考试语文公文写作辅导(4)
发布时间:2011/1/8 13:19:52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admin

  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让真情感人
  有人说,拿到题目后,我没有东西可分析,分析不出来什么,这是怎么回事?原因是,你不明白,要进行上述辩证分析,有一种能力是绝对不可缺少的,那就是联想与想像的能力。想像联想是创造的起点,是开发智慧的利器,是聪明程度的体现,是思维能力的反映,只有会联想和想像,才会多向求异,才有创造性思维,才能写出新颖、深刻的妙文。比如幼儿园的绘画班、看谁画的羊多、怎样填满房子、发现的目光、雪化了是什么等等故事,都说明了想像与联想的重要。下面我们对联想与想像做些介绍。
  一、想像联想是引发相关事物间的桥梁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它的特点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会产生联想。一提到“秋风”,往往立刻会想到“落叶”,因为“秋风”和“落叶”不但在时空上往往相伴出现,而且它们之间还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这就是“相关联想”和“因果联想”。我们喜欢把小朋友比作“花朵”,因为花朵的鲜艳、惹人喜爱,和小朋友有相似之处,这就是“相似联想”。当我们提到过去“四人帮”打着“反对‘师道尊严’”的幌子迫害广大人民教师时,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现在广大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大幅度提高,这就是“对比联想”。我们在分析阿Q这个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时,有时会想到孔乙己,而不会想到祥林嫂或《一件小事》中的那个车夫,因为阿Q和孔乙己在某些方面相近,和祥林嫂或车夫则相去较远,这就又是“相近联想”了。这里的“相关”“因果”“相似”“对比”“相近”,说的是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联系,我们把它形象地称为“联想的桥梁”。在社会生活中,这种联系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我们把这种具体的联系点称之为“联想点”。写作不但要善于联想,更要善于准确把握联想点,才能为作文的构思服务。
  需要强调的,一是联想物与本体必须是两个事物,不能是同一事物,否则,也不可能构成联想;二是两个事物得有联系,如果两个事物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那么这种联想就是牵强附会的,只能给人矫揉造作之感。例如:从“绿”联想到黑板,虽然东绕西绕也能找到二者之间的联系,但已难以给人深刻的启迪和美的感受。写作时进行联想构思,一开始就要正确判断自己的“联想”究竟是不是真正的联想,否则就可能徒劳无功。
  二、掌握进行联想想像的基本途径
  联想与想像的展开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
  1.连锁式
  我们从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这是联想的基本形态。但我们在写作当中,往往不是简单地仅仅从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而是连锁式地从一个事物想到与之有联系的一连串的其他事物,这一连串的其他事物彼此之间有一定的顺序,有一定的关系,例如递进关系、因果关系等。这样的联想,产生一帧帧的画面,也就是浮想联翩,给人以更为丰富、更为强烈的感受。例如我们学过的巴金的散文《灯》,作者从眼前的灯光联想到自己过去在“迷阵”中看见的“豆大的灯光”,联想到“孤寂的海上的灯塔”,联想到“希洛点燃的火炬”,最后联想到鼓舞人坚强地活下去的“微光”。这些联想之间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递进关系:由实到虚,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一步步揭示出深刻的主题,引导人们不断深入思考,这就是《灯》的思路。
  我们写作中运用连锁式联想,一定要处理好各个联想之间的关系,使之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使其有合理的排列顺序,这就是结构。如果各个联想之间缺乏内在联系或者排列顺序不合理,就会给人杂乱无章甚至胡思乱想的感觉,也就是结构不清或结构混乱。1999年高考有不少考生作文有较为丰富的联想,有的能合理安排联想的顺序,引导读者步步深入思考,体现出清晰完整的结构。例如把有关战争痛苦的记忆移植给现代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进而移植给美国总统克林顿,进而移植给对美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的人们。这样,作品的意义就不仅仅是声讨战争狂人,更重要的是教育人们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为祖国“四化”建设多做贡献。层次很清晰,结构很严谨,作品的主题也大大加深了。也有的考生作文一会儿想到有了记忆移植,自己可以减轻许多学习负担,一会儿想到有了记忆移植可以更好保存和发扬国粹,一会儿又突然想到有了记忆移植可以使人们解开许多历史谜团。人们看不出这几个联想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也不知作者是根据什么来安排联想之间的顺序的,这样的联想就不是连锁式联想了,文章自然层次不清,结构也必然混乱。
  2.辐散式联想
  有的联想不是呈连锁式形态一帧一帧展开联想的画面的,而是以本体为核心,向四面八方展开的:犹如车轮的辐条,环轴心伸展开去。这种辐散式联想,不要求各个联想物之间有递进关系,只要求各个联想物与本体之间有内在联系,是从本体引发出来的即可。这种展开形式,有利于作者自由驰骋,自由发挥,可以使联想的一帧帧画面更丰富多彩,更绚烂多姿。例如香港作家黄河浪的散文《故乡的榕树》,作者从住所左近的土坡上的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联想到故乡熟悉的大榕树。然后以故乡的这棵大榕树为核心,展开一幅幅画面:“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杆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然后作者联想到儿时在老榕树下玩耍的往事,联想到有关老榕树的传说,联想到母亲、老祖母、晒得黝黑的农人们和全村的人们……不管作者想得多么多,都紧紧围绕故乡的老榕树,与故乡的老榕树形成辐辏关系。
  当然,连锁式展开和辐散式展开往往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它们往往互相交织在一起,例如总体构思是连锁式,而在连锁的进程中,又时时出现辐散式联想。
  三、联想与想像在写作中的作用
  1.联想与想像是打开写作思路的钥匙
  如上所说,联想可以引发出很多相关的事物,因此,联想与想像是打开写作思路的武器。

  联想的展开过程实际就是构思的过程。作文进行联想构思的基本过程是“放—收—放”。作家秦牧在《土地》一文中写到:“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然后,才收住缰绳,缓步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中来。”为什么要称之为“野马”呢?就是要强调无拘无束,自由驰骋,这就是所说的“放”。在“放”的过程中,我们脑子里不要有那么多条条框框,要大胆展开联想: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做到“心游万仞,精骛八极”,海阔天空,八面来风。然后要善于“收”,也就是收束联想。当我们把丰富的联想收束到一个意思上,做到指向单一之后,则又要在这个集中的意思上“放开”,也就是展开具体的表述。举例来说,绿,是我们熟悉的一种颜色。我们能从“绿”这种颜色联想到与之有联系的许多别的事物,比如可能会想到小草、树木,想到军人、环保;还可能会想到水、春天;还可能会想到希望、朝气、青春、活力,甚至想到生命、和平;或许还会想到“金黄”,从绿色的小苗想到金黄的收获;甚至还可能想到碧海、青天。可见,我们就某一事物可以联想到的其他事物几乎是无穷无尽的。正因如此,才有思维的丰富性,才有异彩纷呈的构思。有人说“思维就是找联系”,这话十分精辟,我们常说的创造性思维,其实就是四通八达的联系,就是打开思路,让思维的触角与无限丰富的其他事物产生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交合生新物”,作文也是这样,新颖的立意,就是从这四面八方的碰撞中产生的。当然,也不能说任何这种碰撞都是有意义的,都是成功的,但毫无疑问,没有这种碰撞,就不会有新的、有意义的立意。
  2.联想与想像是构思立意的向导
  联想本身不是目的,它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在写作中是为更好地表情达意服务的。通过联想这种“四面八方的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或使所思所想呈现得更充分、更淋漓尽致。一句话,联想的丰富性是思维活跃性的表现。这种思维的活跃性、畅通性、新颖性,为我们作文立意的新颖性创设了条件。我们用它为作文的构思服务,可以使立意更加新颖,思路更为畅通。
  还拿“‘绿’的联想”来说,我们能由此产生很多联想,这是很可贵的,但这仅仅是第一步,还需要把这些联想“立意化”,让它们变成一个个立意,也就是从“事物”过渡到“事理”,成为有一定论断性、能够表明作者主张的完整意思。通过“绿”的联想,我们在构思时,可以得出以下一些立意:“祖国永远是春天”、“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开辟生命的绿洲”等。
  当然,联想在写作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此不再一一提及。这里只想强调,在写作训练中,要强化“联想为表情达意服务”的意识,要明确联想是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的,要自觉把联想与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联系在一起,为表现主题服务。
  3.联想与想像的多样性是立意新颖的保证
  联想的多样性与立意的新颖性有直接的关系。一个事物的特点是多方面的,因而一个事物可以有很多个联想点,抓不同的联想点,可以得出不同的立意。
  比如从事物不同的角度进行联想,就能认识事物的不同侧面。拿“‘水滴石穿’的联想”来说,如果我们把关注点放在“水”上,联想到世界上力量的对比,可以得出“弱能胜强”或“柔能克刚”的立意;如果把关注点放在“滴”上,联系到思想方法,可以得出“不要轻视‘小’”的立意;如果把关注点放在“石”上,联想到人的气魄和勇气,可以得出“要敢于碰硬”的立意;如果把关注点放在“穿”上,联想到面临的困难,可以得出“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这样的立意。这就是从事物不同的角度进行联想,就能认识事物的不同侧面,得出不同的立意。
  再比如就一事物联想社会的不同方面,就能产生不同的立意。举例来说:在山西晋祠,王羲之当年手书的一块碑帖全文20多个“之”字,无一笔势雷同,每个“之”字各具神妙。由这个“之”字我们联系不同的社会实际,展开联想,就可以得出以下各不相同的立意:行行出状元;不要墨守成规;要发展个性;要百花齐放;求大同,存小异;要敢于标新立异;采取多种方法取得成功;活跃思想,大胆创新等。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用不同的方法,可以产生多种联想点,并由此得出各不相同的新颖立意。
  4.有好的联想定位,才有好的立意构思
  联想与想像的丰富多样性,可以让我们通过联想与想像,产生多种多样的立意,这样,就为选择一个好的立意打下了基础。大家知道,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联想产生多种立意,但在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中,只能有一个立意。所以,对各种联想与想像需要进行选择,这就叫联想的定位。前面已经提过,联想与想像要既能“放开”,又能“收束”,这关系到立意是否集中、明确的问题。立意首先要集中、明确,同时还应有现实针对性,有一定的深度,并且自己能够把握。
  怎样才能有好的联想定位呢?可照下面三步去做:
  第一步:“四面八方地想”,解决“怎样想”、“想什么”的问题。
  我国著名的美学理论家朱光潜先生说:“在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字条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方八面地想,想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字的小标题写在纸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为止。”
  在这一步骤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从形象入手,抓准联想物的主要特点。如写“门”,就要抓住“门”的“进出之口”的主要特点;如写“窗”,就要抓住“ 通气透光或观察之口”的主要特点。如果抓不住主要特点,立意就容易写偏。
  其次是要由此及彼,从近到远,由实到虚。或从词的基本义想到引申义、比喻义等。还拿“门”来说,可以从教室之门,想到校门(大学之门)、家门(防盗门)、国门(虎门、澳门),可以想到球门、衙门、气门、闸门、脑门。换个角度,可以想到前门、后门、旁门。再换个角度,又可以想到艺术之门、求学之门、解决问题的门道(窍门)等。
  最后是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去想。变换角度,这是达到联想丰富的重要途径。拿写“窗”来说,则可以从教室之窗,想到医院之窗等各种服务窗口,想到橱窗,想到窗口行业,想到可以起到窗口作用的电视栏目和出版物,想到心灵之窗,想到每一个起到向外展示作用的领域等。 [NextPage]

  第二步:合理筛选,解决“找到筛选角度”、“决定想写什么”的问题。
  在这一步骤,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选“好写的”。所谓好写的,并不是指浅显的,而是指易于联系现实且易于发挥的。
  二是选“新颖的”。想别人之未料,言别人之未发,出奇制胜。
  三是选“深刻的”。即能够深入挖掘,能够表现深刻思想内涵的。
  四是选“能把握的”。即自己认识透彻,熟悉,有东西可写的。
  这些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择优,例如自己觉得写“球门”可能更好,可能出奇制胜,能表现深刻的思想内涵,那就选择“球门”来写。避免流俗,不要为难自己。
  在以上这两个步骤中,要注意避免以下问题:
  一不要以偏概全。例如有的人在写“门”的时候,如果门上有个纱窗,下面就去写这个纱窗如何如何,而忘了门,这样容易偏题甚至跑题。
  二不要牵强附会。有的事物与“门”没有联系,不要生拉硬拽甚至偷梁换柱。例如有的人写“门”,就转到写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入门”,这实际上已不是在写“门”而是在写教师了。教师仅仅能够起到帮助学生“入门”的作用,而教师自己却不是“门”,所以犯了偷梁换柱的错误,文不对题。
  第三步:正确立意,解决“怎样落实”、“定下主题”的问题。
  这一步实际上已到了构思阶段中摘取联想的果实的时候了。这一步很重要,前面的联想仅仅是创设了立意的条件,只有进一步完成正确立意的任务,联想才算落到了实处。在立意阶段,要注意现实性、针对性、具体性、深刻性。前面的工作已经为此打下了基础,只要我们进一步强化这些意识就可以了。例如:想到防盗门的,不要东拉西扯,而要迅速把眼光投向现实,可确定“人与人之间应相互信任”的主题;想到“纱窗”的,可以写我们在对外交往中“既要开放,又要防止腐朽的东西进来”的主题,这些都既深刻而又有现实意义。
  1999年的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是想像联想作文。下面考生的文章所确立的主题,就是一个很好的联想定位。
  【例如】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假如我掌握了记忆移植术,我想我会在日本民族的身上第一个进行我的移植术。
  提起日本,除了联想起“一衣带水”这个词,除了联想起这个民族的团结与顽强,更多的,是那五十年前痛苦的回忆;更多的,是五十年后这个民族执迷不悟所引发的愤怒。如果我是这名医生,我要做的,是将那百万惨死在屠刀下的中国人的痛苦记忆,移植给每一个抱定“军国主义”的日本人;是将今天对日本的不诚实与不坦荡表示愤怒的中国人的记忆移植给那些仍在“靖国神社”为战犯招魂的人。我要用亿万中国人民的正义与这些日本人头脑中的邪恶进行斗争,我要用历史的真实与无奈去涤净那些仍深藏在日本人心中的龌龊的污点。我相信,正义终归是要战胜邪恶的,文明终归是会取代野蛮的。
  如果这次手术是成功的,如果日本民族表示了真诚的歉意,如果中日真正成为经济与道义上的“友邦”,此时,我会更加深入地推行我的记忆移植术。
  我要将世界范围内和平的呼声移植给那些推行“大棒”外交的美国官员;我要把南斯拉夫人民对战争的恐惧与对和平的向往移植给那些操纵北约炸弹的人们;我要将真正的民族团结与国家平等的观念移植给身居美利坚的白人,当然,我不会忘了移植一些中国优秀的传统道德给克林顿,毕竟,只有真正道德的人才配领导一个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等这一切做完,等人们都爱好和平,向往平等之后,等世界的矛盾、战争、冲突一一化解之后,我仍要继续我的记忆移植。
  我会把最美好的回忆移植给那些饱经磨难的人;我会把最天真、最幸福的记忆移植给那些在硝烟中成长的孩子;我会把最真挚的亲情移植给那些形如猫与老鼠的父子;我会把最诚恳的友谊移植给那些发生口角的朋友;我也会把最幸福的爱情移植给那些即将分手的恋人……
  之后,我将收起手术刀,环游世界,把一个博爱、温暖、和平的美好印象留在自己的记忆中,然后,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高考。
  【简析】
  这是1999年的一篇满分高考作文。作者运用联想构思,紧扣社会现实的热点,艺术地批判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不思悔改和美国的“大棒”政策,从而教育人们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建设自己的国家。主题鲜明、深刻,具有重大社会意义。

  四、真情灌注,才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文章不是无情物。写作文不仅要“会想”,以理服人;还要有“激情”,以情动人。写作时有强烈的感情灌注,才会有好的作文产生。
  所有的文章都或浓或淡、或显或隐地打着作者情感的印记。写作本来是由于“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才有感而发的,这时才会产生感人至深的篇章。所以,很多名家谈写作经验时都告诫“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当然,应试则不能如此,考生拿到考题,是无论如何也要“命笔”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有情”,似乎有违写文章规律,也似乎难以做到。其实也不全然如此。
  如前所说,现在的作文命题特别注意内容的社会性,都是与社会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是人人皆知的、普遍关心的事项,是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的话题。这就为考生表达真情实感打下了基础。再说,命题者也是或明或暗地拿“真情实感”作为衡量的标准的。实际上,各类考试出现的好文章,也无不是写了真情实感的文章。
  关键是,考生临场如何才能用他人的命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里,提供三种办法,供大家参考。
  ㈠ 转换心态,酝酿感情。
  拿到题目之后,不要再视为应试写作,而把它纳入自己的生活、见闻的范围中来,把它当作自己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按照命题的要求,如身临其境地,带着强烈的感情去对待去解决,就能找到适合题目要求的自己最有体会、最动感情的话题和材料,写出有感情的文章。这样,你就从“要我写”变成了“我要写”,而且非写不可。有了这种强烈愿望,必能写出带有强烈真情实感的文章。应试作文凡有独特性、创造性的文章,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可见,由“要我写”的被动状态转换成“我要写”的主动状态,从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出发,是写出真情实感的前提,也是有独特性、创造性的前提。
  ㈡心有读者,创造真境。
  也就是说,写文章的时候心里要装着读者,要有“读者意识”,要视作真有这么个人,真有这么个事,真有这么个境。比如,写立论型的议论文,就要当作真有这么一些个人不懂得这个理,要你给他们阐述明白;写评论型的议论文,就要当作真有这么个人在大发谬论,需要你予以驳斥。这就是平常所说的文章的“针对性”。只要你这样明确地意识着你要写给什么人看,为什么要写给这些人看,要让这些人通过读你的文章解决什么问题,收到什么益处,你就会用事实与真理说服人,用真情实意感动人,就避免了矫揉造作地去“制造”,空话套话地去“硬编”,就能写出情真意切的好文章。有的考生不大有这种意识。他们想:作文不就是“作”给阅卷教师看的吗? 所以也就不考虑什么“针对性”,什么真不真、诚不诚了,不考虑如何去说服人、感动人了,这还怎么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呢!
  ㈢说自己的话,现自己的真容。
  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语体文的最高境界就是作文跟说话一样。”这就告诉人们,写文章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纯粹的口语。因为这样的语言,才能传达出作者自己的真实的思想意念,让读者感受到他的真实情感。千万不要去抄用报章杂志、哲学讲义上现成的书面语言,尤其不要用那些自己读过、觉得很好、而实际还不十分理解、不能驾驭的文言语句。一篇充满“社论”的语言、“讲义”的句式、别人的“警句”的“抄集”的文章,绝对是缺乏作者真情实感的文章。
  五、明确审题立意的基本过程
  审题立意,就是通过想像与联想,运用上述辩证思维的方法,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分析,透过材料的表面现象,领悟其实质和真义,从中抽绎出隐含的哲理,而确立为文章的中心的过程。
  命题千差万别,审题立意的过程自然又各不同。但从大局上看,还是有个基本步骤的,这就是:思考命题材料的真义和关键,联想类似的社会现象,引发出内含的各种问题,概括出所体现的道理,选取最佳者确立为中心主旨。
  【例如】
  请就下面材料抽绎出中心观点,写一篇议论文。
  画家黄幻吾有一手“污纸成画”的绝技。有一次,他请一个人随便在纸上涂上两笔,将纸弄脏。有个观众上前就在纸上画了两个圆圈。黄幻吾提笔略一凝思,便就圆圈画成两个葫芦,然后添枝加叶,又在旁边画一小鸟,成为一幅趣味横生的葫芦小鸟图。
  第一步,思考命题材料的关键:一张白纸被弄脏成为污纸,画家凭自己的高超画技,将污纸变成一幅趣味横生的葫芦小鸟图。
  第二步,联想类似的社会现象:白纸被弄脏成为污纸,可类比失足青年;画家可类比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污纸成为一幅趣味横生的葫芦小鸟图,可类比失足青年被教育成有为的人。
  第三步,引发出其中内含的问题:青年为什么失足?又怎么转化为新人?教育工作者怎样使他们转化?
  第四步,概括出所体现的道理:失足青年通过教育是可以重新做人的;正确的教育可以引导青年走上光明的道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是重大的;不能忽视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青年人应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抵御社会的不良影响;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好事可以变为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重视内因的决定作用,也不能忽视外因的影响等等。
  第五步,选取最佳者确立为中心主旨:对材料所体现的上述各种道理,经过分析,选取有现实意义的、有新意的、自己认识最深刻的、又有材料可写的、不大不小的一个,作为中心主旨写成议论性的文章。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