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MPA入学考试管理学自学复习笔记(17)
发布时间:2009/12/23 14:46:46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紫藤
二、权力的构成
权力的实质是依赖关系;
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首次将权力划分为职务权力和个人权力。
权力的来源:
职务:来源于组织因素,是本来意义上的权力概念,简称职权;是外部如上级、组织、阶级、法律等赋予个人的,与职务具有不可分性。
个人:是由于个人的品德、知识、才能、业绩、声望或其他个人因素获得的影响他人心里和行为的能力,简称个人影响力。
权力:是一种影响力。
广义:职务权力和个人权力;即权威;侠义:职务权力,职务影响力、强制性影响力;
领导权威(现实的领导力)=职务权力+个人权力
人们现在所说的开发领导力或开发领导潜能,指的是开发个人权力;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最崇拜的是个人品德、知识能力和成功经历。谁拥有这三方面的优势,谁就拥有较大的影响力,也就容易获得正式的职务权力,或强化职务权力。
权力基础或基础性权力:
1、合法权,又称法定权、制度权;
2、惩罚权
3、奖励权
4、模范权:率先垂范;
5、专长权:本组织所需的业务专长、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
判断一个组织的实权究竟分布在哪里,人们倾向于从部门领导或部门两个角度来分析;
正确用权的基本原则:1、合法性原则;领导权力的运用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之内。
2、民主性原则:决策民主化、集体领导、尊重专家意见。
3、例外原则:例外处理必须有充分正当理由,符合合法性与民主性原则;
三、领导者素质
概念:就是领导者在一定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和学习所形成的、在领导活动中经常发挥作用的本质要素。
领导理论的变迁过程:
时间
主要理论
代表人物
20世纪开始
领导素质理论:希望发现领导者与非领导者在个性、能力、智力、生理等因素方面的差异,从而比较领导者与非领导者具有哪些人格特质,称为“领导的特质理论”
20 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
领导行为理论:研究领导者的行为和领导绩效的关系入手,通过训练使人们成为领导者,提高领导绩效,发展领导队伍;但忽视了情境因素。
权变理论:把特质、行为与情境综合起来进行考察。
菲德勒:“权变模型”
赫塞和布兰查德:
“情境领导理论”
豪斯:“路径-目标理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在权变理论的把握领导情境的基础上,对领导者素质的研究又成为热点:
1、试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确定哪些被公认为领导者的个体身上所隐含的一系列特质,认为领导者是内在素质和外在风格的统一体;
2、对领导者的研究已从行为实验室进入了化学实验室和自然科学领域,以寻找与领导者素质有关的生物学根源、先天遗传的禀赋因素,以及儿童早期生活环境和经历对其影响;
3、领导者素质主要是后天学习和实践的结果;
法约尔:六素质理论即身体素质、精神素质、道德素质、一般修养、专门知识、经验;
斯托梯尔: 吉赛利《管理才能探索》提出8种素质特征和5种激励特征;
8种素质特征:
才智、语言和言辞方面的才能;
首创精神,开拓新方向,创新的愿望;
督察能力;
指导别人的能力;
自信心,自我评价较高;
平易近人,能为下属所亲近;
决断能力;
成熟程度;
5种激励特征:
对工作稳定的需求;
对金钱奖励的需求;
对指挥别人的权力的需求;
对自我实现的需求;
对事业成就的需求;
领导素质研究的5个方面:
1、生理特质;2、个性特质;3、智力特质;4、工作特质;5、社会特质;
德才兼备:革命化-政治素质;知识化-文化素质;专业化-能力组织;年轻化-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