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考研硕士 >> MPA >> 正文
考试交流:MPA联考全攻略
发布时间:2009/11/3 11:52:49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紫藤
  一、参考书目           
  人大出版的“三套车”是:(一)纲及考试指南系列,共四本,每科各一本;(二)高分突破系列,共五本,因为数学与逻辑拆分成两本出版,不过直到考试前仍没见到英语分册,实际上我们这一届只买到四本;(三)模拟试题,共四套,每科一套,但直到考试前仍没见到管理学的模拟试题。这三个系列是互相配套的。虽然选这三套书是“霍布森选择”(即唯一选择),但也算是挺好的选择了。下面分别评论一下人大出版社的三部曲。                 
  纲和考试指南系列出版得较早,我一月份就买到了。其中《数学与逻辑分册》最差,错误如星罗棋布,简直是误人子弟;而且它不能单独作为一本参考书,因为内容过于简略,例题过于简单,对有高等数学基础的人没有帮助(最多用来查一查公式),对以前没学过高等数学的人(我就是)来说,单靠它理解不了一些难点。数学好的人不用看这本书里面的数学部分了,直接看高分突破系列的数学分册可也;没学过高等数学的人,还是找本适合文科学生用的大学教材自学吧。但要注意里面的大纲,看考试范围,不用学的部分坚决不学、不复习,以免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这本书中的逻辑部分要看看,除非你以前学过逻辑。我就吃了这个亏,以为逻辑不用考理论就可以不看理论了,等到开始做模拟试题时才深深感到没有理论的支持做题实在是太慢太盲目,这才急急忙忙把理论看完,形势果然就好了很多。《英语分册》编得不错,只是词汇表里面有些错误大家要留心;语法部分很实用,主要针对易错的语法点,但由于其语法体系不全面,语法不好的考生还应参考一些比较全面的语法书。对问答式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的分析部分也很有用。书上的习题难度与实际考试比较接近。《行政学分册》曾经给很多考考带来困扰,因为上面的大纲部分的要求和指南部分的内容不相称,有些东西大纲有要求而指南里没提到,有些东西指南里说得很详细,大纲却没要求。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大纲是中山大学独自编写的,它跟中山大学自己出的《行政管理学》完全相称;而考试指南却是中山大学跟厦门大学合编的,因此大纲和指南难免有不同。后来在中山大学上辅导班时,中大的陈瑞莲教授说大家不要理会大纲,以指南的内容为准,因为全国的考生都是看这一本指南。结果证明她是对的。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指南上的样题是按照大纲出的,有些东西指南上没有,因此这本书里的例题不用做,除非再版时有修改。《管理学分册》很好,我这样说也许是因为我以前没学过管理学(我大学专业是英语),大家不要见笑。这本书上还附了两份样题,比其它分册多一份,令人感动。在大家都没买到管理学模拟试题的情况下,这两份样题就是救命稻草。纲和考试指南系列可能会再版,MPA考生要留意,如果有新版千万别用旧版,因为旧版里面实在是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                 
  高分突破系列的确是MPA考生的恩人。其中《数学分册》是最好的一本,有难点指导,有考点分类,例题有针对性和启发性,习题难易适中。《行政学分册》也很好,有每一章的体系图、主要知识点及其考察题型、重点难点和习题,在全面加强记忆阶段可发挥重要作用。但可能是受到大纲的干扰,这本书里面有某些知识点是按中山大学的《行政管理学》编写的,与指南不相符,害得我要把它们一一删除。特别要提醒大家的是,第一届MPA联考的行政学试卷中有些题是直接从这本行政学高分突破上挖下来的!这几道题都比较偏,平时看书不会注意到,要不是我做过高分突破系列的行政分册,那几道题肯定做不出来。这就是我说这套书是我的恩人的主要原因。如果你以前没学过逻辑,《逻辑分册》不可不看,这本书既有逻辑知识,又解题思想方法和习题,我是看完了这本书才开始对解逻辑题有点得心应手的感觉。《管理学分册》并不怎么理想,上面的知识点不全面,无法在全面加强记忆阶段单独发挥作用,习题也不见得有什么好。《英语分册》没出版,也可能是出版了而我没买到,因此不知道它好不好。                 
  模拟试卷系列挺不错的,与真实的试卷的难度十分接近,可凭它测试一下你的水平、掌握考试节奏、学会控制时间。                 
  人大的三部曲加起来已是厚厚一大叠,相信有不少考生连这三部由都看不完。除了人大的三部曲,我认为最值得推荐的是中山大学陈瑞莲教授主编的《行政案例分析》,它最大的好处是不但有案例,而且有分析过程,不象其它案例书只有案例没有分析。本来陈教授说这本书可以在八月底出版,我却直到九月底才买到,买到书时陈教授还惊奇地问:“咦,这本书有卖啦?”证明我是她的第一批读者。可惜我已没时间好好地看它了。 [NextPage]   二、时间安排                 
  买了参考书,就要考虑怎么安排复习时间了。时间安排完全是因人而异。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一月至五月是打基础阶段。由于我大学没学过高数和概率,因此数学是我这阶段的重点。我在一月份先把初等数学忘掉的部分补回来,二月至五月把高数和概率自学完毕,前后共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别见笑!);同时,我把行政学和管理学的指南认真看一遍,注重理解、从总体上进行把握以及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我觉得行政学不易与实际相结合,但看完管理学后却使我对本单位在管理上的问题开始看得清楚了很多);英语就难说了,因为我大学专业是英语,工作中也常常用得上,因此我基本没有正式复习过英语。                 
  (二)六至九月是全面加强记忆和提高解题技能阶段。在这段时间里,我把行政学、管理学的大小要点仔细认真地背了一遍,把行政学和管理学的高分突破上的习题做了一遍,把数学高分突破的例题和习题做了一遍,把英语指南上的挑一些自己薄弱环节的习题做了一遍。                 
  (三)十月一日至十二日,抛开工作,全力冲刺。一至七日是法定假日,八日至十二日我则向主任请假在家闭门苦读。在此我要感谢我那仁慈的主任,虽然他看不到我这篇破文章。冲刺时间太短了,总觉得自己还没学够,要是有三个星期可能会好一些。不过,我的人事科长有一句话对我很有启发,她说:“不要老是觉得自己复习得不够,你说学到哪个程度才算够了呢?就算你哪门课还有一半没看,但只要其他多数人还有三分之二没看,那你就是复习够了。”她这句话使我信心大增,毕竟我开始复习的时间比多数人都要早一些。                 
  我这份计划是按自己的现实情况和各科的特点来作安排的。我的优势是英语好,记忆力不错,劣势是数学较差,高数、概率、行政学和管理学以前都没学过,因此要花较多的时间打基础,这是我安排了五个月时间作打基础阶段的原因。                 
  从各科的特点来说,数学和英语不容易在短时间里取得突破,如果你这两科(或其中任意一科)不行,一定要尽早着手准备,而且要保持学习时间的密度,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行政学知识点多、分散、枯燥无味,相互间的逻辑联系又不强,不要指望在短时间内把它背完,我是用足四个月的全面加强记忆阶段才把它细细地背了一遍;管理学体系分明,内容有趣,与实际工作联系性强,需要的时间比行政学会少一些,但从联考试题来看也有不少细节需要好好记忆,因此要投入两至三个月左右;逻辑理论内容少,不求记忆只求理解,习题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例子,不会觉得闷,一个月足矣。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的一个月两个月都是在职的情况下的时间,我本人是不惊其长只叹其短。而且,不要用一个月时间集中学完某一科,然后把它扔掉,再捡起另一科,这样最终什么都捡不到。应该把各科混合编排、轮流进行才对。                 
  在抛开工作、全力冲刺阶段,各人能请到多少天假各不相同。如果请不到假,冲刺阶段还是加长一些为好。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我觉得自己的复习时间安排还算是挺科学的。                 
  上面说的是总体上的时间安排,现在再说说具体每周每天的时间安排。在作此安排时我参考了其他考研前辈的做法。据前辈们说,如果是在职考研,必须每天晚上学四个小时,周末学十个小时。我乖乖地照做,却发现坚持了半个月就坚持不下去了。但  二、时间安排                 
  买了参考书,就要考虑怎么安排复习时间了。时间安排完全是因人而异。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一月至五月是打基础阶段。由于我大学没学过高数和概率,因此数学是我这阶段的重点。我在一月份先把初等数学忘掉的部分补回来,二月至五月把高数和概率自学完毕,前后共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别见笑!);同时,我把行政学和管理学的指南认真看一遍,注重理解、从总体上进行把握以及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我觉得行政学不易与实际相结合,但看完管理学后却使我对本单位在管理上的问题开始看得清楚了很多);英语就难说了,因为我大学专业是英语,工作中也常常用得上,因此我基本没有正式复习过英语。                 
  (二)六至九月是全面加强记忆和提高解题技能阶段。在这段时间里,我把行政学、管理学的大小要点仔细认真地背了一遍,把行政学和管理学的高分突破上的习题做了一遍,把数学高分突破的例题和习题做了一遍,把英语指南上的挑一些自己薄弱环节的习题做了一遍。                 
  (三)十月一日至十二日,抛开工作,全力冲刺。一至七日是法定假日,八日至十二日我则向主任请假在家闭门苦读。在此我要感谢我那仁慈的主任,虽然他看不到我这篇破文章。冲刺时间太短了,总觉得自己还没学够,要是有三个星期可能会好一些。不过,我的人事科长有一句话对我很有启发,她说:“不要老是觉得自己复习得不够,你说学到哪个程度才算够了呢?就算你哪门课还有一半没看,但只要其他多数人还有三分之二没看,那你就是复习够了。”她这句话使我信心大增,毕竟我开始复习的时间比多数人都要早一些。                 
  我这份计划是按自己的现实情况和各科的特点来作安排的。我的优势是英语好,记忆力不错,劣势是数学较差,高数、概率、行政学和管理学以前都没学过,因此要花较多的时间打基础,这是我安排了五个月时间作打基础阶段的原因。                 
  从各科的特点来说,数学和英语不容易在短时间里取得突破,如果你这两科(或其中任意一科)不行,一定要尽早着手准备,而且要保持学习时间的密度,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行政学知识点多、分散、枯燥无味,相互间的逻辑联系又不强,不要指望在短时间内把它背完,我是用足四个月的全面加强记忆阶段才把它细细地背了一遍;管理学体系分明,内容有趣,与实际工作联系性强,需要的时间比行政学会少一些,但从联考试题来看也有不少细节需要好好记忆,因此要投入两至三个月左右;逻辑理论内容少,不求记忆只求理解,习题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例子,不会觉得闷,一个月足矣。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的一个月两个月都是在职的情况下的时间,我本人是不惊其长只叹其短。而且,不要用一个月时间集中学完某一科,然后把它扔掉,再捡起另一科,这样最终什么都捡不到。应该把各科混合编排、轮流进行才对。                 
  在抛开工作、全力冲刺阶段,各人能请到多少天假各不相同。如果请不到假,冲刺阶段还是加长一些为好。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我觉得自己的复习时间安排还算是挺科学的。                 
  上面说的是总体上的时间安排,现在再说说具体每周每天的时间安排。在作此安排时我参考了其他考研前辈的做法。据前辈们说,如果是在职考研,必须每天晚上学四个小时,周末学十个小时。我乖乖地照做,却发现坚持了半个月就坚持不下去了。但我却由此测试出了自己的承受极限:每个晚上三小时,周末八小时。作出改变后就坚持得比较好一些了,但还是经常有破例,因为人毕竟不是机器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极限,不可强求。例如我每天晚上学四个小时,由于太辛苦,效率不高;改为三个小时后,效率提高了,发现自己实际学的东西反而更多。因此,不能单以学习时间论英雄,要把效率和时间综合起来考虑。                 
  另外,在做好总体时间安排和局部时间安排后,还要想一想各科在哪一个时间段内要达到什么目标,例如行政学在本个月内到背到哪一章等等。                 
  时间安排是否科学,当然很重要;但如果一份科学的计划得不到认真的执行,倒不如别浪费时间订计划算了。因此,要经常检查自己的计划执行情况。但要注意的是,在发现某个阶段目标没有达到或差距很大时,千万不要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认为自己是没办法控制住自己的了,从此就抛开书本做个自由人。我在辅导班上看到不少这样的同学。我自己也曾经因为与某个阶段的目标差距太大而一度非常消沉,幸好在一位网友的鼓励下从自己的情绪中走了出来。从时间上来说,坚持就是胜利。我却由此测试出了自己的承受极限:每个晚上三小时,周末八小时。作出改变后就坚持得比较好一些了,但还是经常有破例,因为人毕竟不是机器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极限,不可强求。例如我每天晚上学四个小时,由于太辛苦,效率不高;改为三个小时后,效率提高了,发现自己实际学的东西反而更多。因此,不能单以学习时间论英雄,要把效率和时间综合起来考虑。                 
  另外,在做好总体时间安排和局部时间安排后,还要想一想各科在哪一个时间段内要达到什么目标,例如行政学在本个月内到背到哪一章等等。                 
  时间安排是否科学,当然很重要;但如果一份科学的计划得不到认真的执行,倒不如别浪费时间订计划算了。因此,要经常检查自己的计划执行情况。但要注意的是,在发现某个阶段目标没有达到或差距很大时,千万不要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认为自己是没办法控制住自己的了,从此就抛开书本做个自由人。我在辅导班上看到不少这样的同学。我自己也曾经因为与某个阶段的目标差距太大而一度非常消沉,幸好在一位网友的鼓励下从自己的情绪中走了出来。从时间上来说,坚持就是胜利。 [NextPage]  三、复习体会                 
  (一)英语                 
  在四门联考科目中,英语成绩的提高恐怕是最慢的。如果你多年未接触英语,那么从决定报考MPA那天起就要坚持每天学英语。                 
  仔细分析一下MPA英语联考的试题,单项选择(主要考语法)占20分(每题1分),阅读理解占50分(每题2分),翻译占15分,写作占15分。由此可见,加大词汇量是关键。如果词汇量上不去,阅读、翻译和写作必死无疑;单项选择题方面,即使语法运用相当熟练,在单词不认识的情况下,单项选择题也绝对做不好。因此,如果你词汇量不大,背单词应该成为你复习期间每天必修的功课。我个人认为如果词汇量上去了,对提高英语成绩最易见效。背单词要考虑记忆的规律。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也就是说,你今天背了一堆单词,如果不加强记忆的话,多数是在其后的几天内忘掉。因此,你今天记下一些单词,不能说明天后天就不理了,过十来二十天之后再来重复记忆这些单词。这样的话,你前面的功夫很大程度上是白费了。所以,今天背的单词要在近几天内加强记忆,随后才把加强记忆的时间不断拉开。                 
  那种有例句的词汇表比单纯的词汇表要好一些,一来比较生动,易加深印象,二来从例句中可以看出其用法和搭配。但不要傻乎乎地想把例句背下来,这样做的愿望是良好的,但你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那么强大的记忆力。例句只是记单词时的调味品,多数的时间还得花在单词上。听说市面上还有那种把单词一一读给你听的录音带,我没试过,大家不妨一试。不过,单纯的背单词始终是枯燥无味,遗忘率高。考虑到阅读占分多,可多安排做阅读题,使做阅读和背单词互相促进。至于做阅读题的技巧,指南上就有介绍,这里不再罗嗦。需要提醒一句的是,问答式阅读题在回答时不要完全是原文照抄,这样会扣分的。尽量用自己的话简洁地回答,或把原文换一种说法表达出来。                 
  我觉得语法学习对提高成绩的作用不象词汇学习那么容易见效,但这并不表示语法不重要。语法不好,看不懂较长较复杂的句子,对阅读和翻译会有很大影响。但语法不好对单项选择和写作影响更大。语法对单项选择和写作的影响有所不同,基本语法和词汇用法主要影响写作的得分,较复杂的语法和词汇用法主要影响单项选择题的得分。复习语法不要只靠看语法知识,这样一来不容易记住,二来即使记住了,在做题时却不会把相关的语法知识应用上。最好是按照指南上的安排,看一章语法知识,做一份相关的练习加以巩固。对每一道做错的题都要找出错在哪里,把相关知识点写在旁边。考试前可重点看这些做错的题目,这样既可以加强语法知识,又可以提醒自己哪些方面容易出错。词汇和语法是英语的双腿,有了强健的双腿,才能走得快,走得稳。                 
  多做练习对提高英语成绩大有好处。如果你特别勤奋,指南上的题都做完了,甚至高分突破英语分册(我们这一届没见到)也做完了,那么可以做一做业余四级和六级考试的真题,因为难度比较接近。                
  (二)管理学和行政学                 
  英语被称为“背多分”,其实管理学和行政学更有资格做“背多分”,尤其是行政学,基本上是无背不成分。                 
  前面说过,管理学的特点是体系分明,内容有趣,与实际工作联系性强,因此理解和记忆不可偏废。事实上,大纲上也说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各占50分。因此,在学习管理学时,加强理解是必不可少的。要多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得这些知识显得不是外力强加给你的,而是你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做题才会得心应手。再说,理解和记忆是相辅相成的,理解了的东西记得更牢。至于复习过程,可参考下面行政学复习过程“三段论”。                 
  行政学的特点是知识点多、分散、枯燥无味,相互间的逻辑联系也不强。对于行政学,理解似乎不是问题,问题出在记忆上。考过第一届MPA联考的人有这样的体会——记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反反复复,无所适从。我把整个复习过程分成三个阶段:1、在打基础阶段,先把指南上的内容细看一遍,看完后再快速粗看一遍(只看大标题和要点),以把握其整个理论体系结构和各部分的大体内容。2、在全面加强记忆和提高解题技巧阶段,按照高分突破行政学分册慢慢地背,由于我在这一阶段有四个月的时间,因此基本上是一个星期(其实只有三个晚上)背完一章并做完该章后面的习题。这一阶段的问题正是“记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但不要着急,不要回头,一路往前背下去,注重细节的记忆。3、在全面冲刺阶段,放弃细节,着重记要点。因为考试时,要点写不全扣分较多,在写全了要点的情况下,即使要点后面的论述不那么规范,扣分也较少。其实,由于有第二阶段对细节的记忆,只要能把要点写出来,论述部分很容易写,即使记不起来也可以编出来。由于这一阶段主要是记要点,速度较快,因此可以多看几个轮回,使记忆得到进一步加强。另外,那些有“关键”、“根本途径”、“最终目标”等字眼的句子要特别注意,选择题经常考这些东西。对于名词解释,看多了就会发现有一个大致的公式:某某名词就是在什么情境中,以什么为目标,某某主体对某某客体所实施的某某行动。脑袋里有这么一条大致的公式,记忆起来就会心中有数,不会轻易漏记,考试时想不起来也较容易编出来。最烦的是那些特点特性特征,什么广泛性、复杂性、多样性、动态性、科学性、群众性、法制性等等,互相之间十分相似,极易弄乱,令人谈“性”色变。我的做法是把这些东西全部列在一张纸上,加强对比记忆。                 
  (三)数学与逻辑                 
  数学是我的弱项,在这里乱说真怕误人子弟,大家不可不防。                 
  由于我大学没学过高数和概率,因此要自学,这个阶段是最辛苦的。我用的是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出版的《高等数学》。最难理解的部分是极限和不定积分。极限理解了,连续、导数和微分及其应用就容易了;不定积分理解了,学积分也就势如破竹。我学概率用的是人大出版的书,根据大纲要求只看了前几章。如果说前面几科是“背多分”,那么数学则是“练多分”。我做完课本上的习题之后,又把高分突破的例题当习题做一遍,然后再回头做高分突破的习题。这样几个轮回下来,我对基本题型及其解法已相当熟练了。但由于自己数学思维不行,难题还是多数都不会做。这样只能保证自己合格而已。                 
  开始以为概率很容易,做起题来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概率也要多做练习,熟悉出题的角度和解题的方法。另外,大纲和指南上没有提到全概公式、贝叶斯公式和贝努里定理,但高分突破上有,这些内容其实是从加法公式和乘法公式变化而来的,并没超纲,大家还是要好好地学。高数方面,大纲上对边际和弹性有要求,指南上却只字未提,而高分突破则有这部分内容,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指南编得不好,高分突破则相当不错。                 
  至于逻辑,前面已经说过了,第一要把理论理解透彻,并掌握解题方法,这一点做不好,解题速度和准确度会大打折扣;第二则是要多做题。做题要讲速度,不要慢悠悠地看题和分析,因为逻辑题题量大,文字多,有些题逻辑关系复杂,如果做得慢,恐怕三十道题花上你一个半小时都不奇怪。在数学部分占用较多时间的情况下,逻辑题要求在四十五分钟内做完。如果逻辑理论理解得好,各种题型的分析方法也熟悉,做的练习也比较多,那么三十分钟就可以做完三十道逻辑题,这是理想的时间控制。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